首先是人工费,在非标购买合同成交之前双方会经过几轮的方案商讨,方案制作其实会占用工程师很多的时间,企业是要给工程师付工资的,并且工程师的工资是企业里岗位中最高的;
其次是非标的设备很难一次做到完美的,后续的会出现调整和整改,那么问题来了,一整就会整出成本,这部分的费用属于供方的义务需方很少是会付费的;
再就是售后服务费,非标项目的售后调试比标准机的服务时间要长很多,并且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产生的费用也不容忽视;
最后一点就是一般非标客户都会有验收款和尾款,资金回笼也很苦逼。最最悲催的不管你盈亏,政府大人都是要收税的。我这么一说,相信同行的朋友都会有同感,有时候一个项目做下来,财务部长可能会约你喝咖啡,因为成本核算是亏损的。
所以几乎非标的首台是很难赚到钱的,有时候我们就自己安慰自己希望客户能有复制的需求交给我们。非标最终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找相对标准的产品,做自己擅长的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同行们请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四、交期
聊到这个话题,其实我内心是抗拒的,因为我有点想飚,和我气质形象有点不符。哈哈,自恋一下。品质和交期是企业的生命!这个我是认同的,因为此交期非彼交期。交期是指交货的时间,这个交货的时间一定要是建立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时候我们为了得到这个订单会尽量的妥协缩短我们的交货期,带来的后果是由于设计制作的周期过于仓促而导致后面长时间的修改。非标的交货期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决定:
这些环节几乎一个都不能省,虽说公司的响应速度和工程师的能力水平会影响交期,但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从项目开始设计时间周期到BOM时间周期、部品集结时间周期、安装调试时间周期。有些时间可以压缩,但有些环节的时间最好不要压缩,比如方案设计和调试,因为这两项是属于创造性的工作,时间越充足就会越完美。
所以如果企业要推行自动化项目,最好要预留半年左右的时间,这其中还包括商务及走流程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求是合理的,给制造商预留一个合理的交货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有的人会说某某公司的交货时间没有你说的那么长啊,那可能是别人加班加点的赶出来的,偶尔为之还可以,如果长期这样估计工程师会考虑跑路的。所以对待交期我们不能把特殊情况当常态来看。
我真心呼吁,别再把短交期作为衡量非标自动化实力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了!
五、服务
这一点特别重要,非标的服务包含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当然这些都是要花费银子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很多用户和厂商决裂往往不是因为产品的质量,而是因为对服务不满意。